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养殖河蚌致富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养殖河蚌致富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养殖珍珠河蚌一亩利润多少?
养殖珍珠河蚌一亩利润在五千块钱左右。
河蚌,软体动物门双壳纲动物。 河蚌全国各地均有分布,生活在淡水湖泊、池沼、河流等水底,半埋在泥沙中,食物主要是单胞藻、原生动物和有机碎屑等,如轮虫、鞭毛虫、绿眼虫,绿粒藻、栅藻、舟形藻、甲藻、四角藻、纺锤硅藻、杆星藻,甲壳动物的残屑及植物叶片等。
一亩池塘大概可以养9千-1.5万只河蚌,另外还可在外放养700只左右,购买河蚌苗费用大概是四五百块钱,加上其它养殖成本,算下来大概是3-4千左右,一亩池塘可以产下4-5千斤,按市场毛利算下来可获利5-6千,除去成本外还有2千左右,若是按净肉出肉一般一亩可赚个一万多块钱,除去成本还有5-6千,而且还可以养河蚌珍珠,利润会更高。因此河蚌养殖这个项目还是很不错的。
河沣怎么养殖?
养殖河蚌是一个比较赚钱的项目,但是养殖时间需要很久,成本回收较慢。目前养殖河蚌的方法比较常见有两种,一种是吊养,一种是笼养,这两种是管理起来比较方便也比较容易普及的养法,下面我就给大家简单的介绍下这两种种方法。
1、吊养
这种方式适合水位相对浅一些的水域,水质相对清澈一点,方便日常的管理和观察。首先要在养殖区域准备好固定点,随后在固定点上链接一系列的绳子,长度按水域深度来决定。一般夏季养殖深度在30-40厘米,冬季在40-60厘米,每条绳子的上面固定2-8只,太多了不利于河蚌生长。绳子的间隔按长度来,距离为绳子长度的60%-70%左右,即1米的绳子间隔在70厘米,这样可以大幅度避免绳子的缠绕。
养殖优劣势:优点在于可以根据季节的变化调节养殖深度,让河蚌有更好的生存空间。水域要求浅,养殖条件想对简单。日常管理或者收获相对方便,能降低相对的人工成本。缺点则在于稳定性相对较差,绳子上的河蚌容易出现掉落的情况。对于灾害抵抗力较差,还容易收到水中某些捕食动物的袭击。对于海底有害***之类的东西没有很好的反抗能力。
2、笼养
这种方式适合水位相对深一些的水域,最佳深度控制在2-4米左右,让河蚌能在人为的保护下最大程度的贴进自然生长。笼养主要是要在水面设置漂浮箱筏,随后将笼子与箱筏连接固定,在投放进水里,养殖地的淤泥不要太深。笼养的养殖密度保持在能覆盖大部分的笼底就可以,适当留一些空间方便河蚌长大后的生存。
河沣怎么养殖?
养殖河蚌是一个比较赚钱的项目,但是养殖时间需要很久,成本回收较慢。目前养殖河蚌的方法比较常见有两种,一种是吊养,一种是笼养,这两种是管理起来比较方便也比较容易普及的养法,下面我就给大家简单的介绍下这两种种方法。
1、吊养
这种方式适合水位相对浅一些的水域,水质相对清澈一点,方便日常的管理和观察。首先要在养殖区域准备好固定点,随后在固定点上链接一系列的绳子,长度按水域深度来决定。一般夏季养殖深度在30-40厘米,冬季在40-60厘米,每条绳子的上面固定2-8只,太多了不利于河蚌生长。绳子的间隔按长度来,距离为绳子长度的60%-70%左右,即1米的绳子间隔在70厘米,这样可以大幅度避免绳子的缠绕。
养殖优劣势:优点在于可以根据季节的变化调节养殖深度,让河蚌有更好的生存空间。水域要求浅,养殖条件想对简单。日常管理或者收获相对方便,能降低相对的人工成本。缺点则在于稳定性相对较差,绳子上的河蚌容易出现掉落的情况。对于灾害抵抗力较差,还容易收到水中某些捕食动物的袭击。对于海底有害***之类的东西没有很好的反抗能力。
2、笼养
这种方式适合水位相对深一些的水域,最佳深度控制在2-4米左右,让河蚌能在人为的保护下最大程度的贴进自然生长。笼养主要是要在水面设置漂浮箱筏,随后将笼子与箱筏连接固定,在投放进水里,养殖地的淤泥不要太深。笼养的养殖密度保持在能覆盖大部分的笼底就可以,适当留一些空间方便河蚌长大后的生存。
养殖河蚌怎么控制水温?
象拔蚌是埋栖型贝类,生活海区的水温为3—23℃,经人工养殖3年驯化,可适应水温为0—25℃,在水温低于25℃的时候,广东可在冬季和翌年春季进行反季节养殖,盐度为27‰—32‰,栖息底质以沙泥为主,水深3—18米,埋栖深度与个体大小有关,一般为50-80 厘米。象拔蚌苗种在壳长5-10厘米时潜沙能力很强,一般潜入只需5分钟;壳长15厘米以上即失去匍匐与潜沙能力,终生营穴居生活,不再移动,具有个体大、生长快、味道鲜美、经济价值高等优点。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养殖河蚌致富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养殖河蚌致富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