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农产品13%扣除率的计算题。
- 2、一般纳税人购买农产品都是按照13%来抵扣进项吗?
- 3、对于购买免税农产品扣除率13%的理解,希望有人能回答,通俗一点,绝不要复...
- 4、农产品扣除率13%什么时候使用
- 5、什么情况下收购农产品使用13%扣除率?什么情况下使用10%扣除率?
- 6、销售农产品到底是免税还是13%
农产品13%扣除率的计算题。
购进稻谷1000公斤,币1900元,抵扣13税金。=1900*13%=247元。销售稻谷300公斤,销售收入600元;余下的700公斤稻谷加工为大米后销售,其销售收入为1600元,为初步加工按照13%税率=(600+1600)/(1+13&)*13%=2510 缴纳税金=251-247=10元。
如果用于生产13%税率的货物(如食品厂生产面包、饼干),则可扣除:10万元×10%=10000元 政策依据:《财政部 税务总局 海关总署关于深化增值税改革有关政策的公告》(财政部 税务总局 海关总署公告2019年第39号):纳税人购进农产品,原适用10%扣除率的,扣除率调整为9%。
一)从销售方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额。(二)从海关取得的海关进口增值税专用缴款书上注明的增值税额。(三)购进农产品,除取得增值税专用***或者海关进口增值税专用缴款书外,按照农产品收购***或者销售***上注明的农产品买价和13%的扣除率计算的进项税额。
一般纳税人购买农产品都是按照13%来抵扣进项吗?
简而言之,一般纳税人在购进农产品时,如果取得增值税专用***或海关进口增值税专用缴款书,可以按***上注明的增值税额抵扣。如果未取得这些***,则需按照13%的扣除率计算进项税额。这一规定旨在合理控制增值税负担,促进农业生产与销售环节的健康发展。
第四种:如果购进的农产品用于生产13%税率的货物的,在领用当期加计扣除1%的进项税,即实际扣除率是10%;综上,贵司取得小规模纳税人开具的农产品销售***,可以按照票面金额和9%的扣除率计算抵扣进项税。
从一般纳税人处购买农产品:若获得9%税率的增值税专用***,可以直接认证扣除。若选择计算扣除额,则允许扣除的进项税额=不含税金额×扣除率。购买13%税率的农产品时,扣除率为10%。进口农产品:增值税按海关进口增值税专用缴款单扣除。
对于购买免税农产品扣除率13%的理解,希望有人能回答,通俗一点,绝不要复...
购买免税农产品扣除率13%——购买的是免税农产品,正像你说的没交税,而是以进项税额的名义来抵扣。
实际成本*(1-13%)=账面成本 免税农产品不需要缴纳增值税,但是可以抵扣进项税,所以实际成本与账面成本不同。普通的商品增值税都属于价外税,但是免税农产品增值税属于价内税,购买免税农产品, 价款×13%可以抵扣进项税,价款×87%计入***购成本。
根据《增值税暂行条例》第八条第二款(三)规定:“购进农产品,除取得增值税专用***或者海关进口增值税专用缴款书外,按照农产品收购***或者销售***上注明的农产品买价和13%的扣除率计算的进项税额。
扣除率13%:比如你买100万的农产品,其中13万是进项税,剩下87万就是农产品成本。当委托加工计算应交消费税的时候,材料成本就是那87万(烟叶涉及烟叶税,有特殊规定)。低税率13%:农业生产者销售自产农产品免税,是直接从事农业,林业等的单位或个人免税。
保障农产品供应。下游***购者在***购时,可以依据上游开具的***,按照13%的扣除率计算进项税额,以减轻其增值税负担。因此,一般纳税人购买农产品时,是否可以按照13%抵扣进项税额,关键在于取得的***类型以及农产品的来源。这一规定既体现了对农业生产的支持,也确保了增值税链条的完整与合理。
农产品扣除率13%什么时候使用
销售免税农产品。在销售免税农产品时,可以按照13%的扣除率计算扣除进项税额,购买免税农产品时,可以凭取得的普通***按13%的扣除率计算准予抵扣的进项税额。对于农业生产者销售自己生产的农产品,可以按照规定享受免征增值税的税收优惠,因此在计算增值税时,可以使用13%的扣除率来计算农产品扣除额。
农产品加计扣除,专指农产品增值税的加计扣除。政策规定,自2019年4月1日起,企业购进农产品时按9%扣除率计算抵扣进项税额。若购进用于生产或委托加工13%税率货物的农产品,领用当期可加计扣除1%的进项税额。案例分析:以安徽小竹公司为例,4月购入水果,5月加工成水果罐头。
简而言之,一般纳税人在购进农产品时,如果取得增值税专用***或海关进口增值税专用缴款书,可以按***上注明的增值税额抵扣。如果未取得这些***,则需按照13%的扣除率计算进项税额。这一规定旨在合理控制增值税负担,促进农业生产与销售环节的健康发展。
什么情况下收购农产品使用13%扣除率?什么情况下使用10%扣除率?
酒及酒精、植物油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计算扣除适用于其他纳税人直接从农业生产者处购进免税农产品的情形。 扣除率不同:农产品进项税额核定扣除适用的扣除率是销售的产成品的税率,可以是16%,也可以是10%。
销售免税农产品。在销售免税农产品时,可以按照13%的扣除率计算扣除进项税额,购买免税农产品时,可以凭取得的普通***按13%的扣除率计算准予抵扣的进项税额。对于农业生产者销售自己生产的农产品,可以按照规定享受免征增值税的税收优惠,因此在计算增值税时,可以使用13%的扣除率来计算农产品扣除额。
不同情况下农产品进项税额抵扣不同,例如,用于生产销售或委托加工执行增值税13%税率货物的农产品,按照10%的扣除率计算进项税额。企业购进农产品进项税额的计算公式:进项税额=买价*适用的扣除率。纳税人购进农产品取得增值税专用***的,以增值税专用***上注明的增值税额为进项税额。
当企业从农业生产者手中购买农产品时,可以依据收购***上标明的购买价格来计算抵扣的进项税。通常情况下,扣除率为9%。然而,如果购进的农产品被用于生产税率为13%的货物,那么在领用当期,企业还可以额外加计扣除10%的进项税,这意味着实际的扣除率将变为10%。
正面回答对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购进农产品,原适用10%扣除率的,扣除率调整为9%;对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购进用于生产或者委托加工13%税率货物的农产品,按照10%扣除率计算进项税额。分析详情增值税是对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就其实现的增值额征收的一个税种。
销售农产品到底是免税还是13%
根据现行的增值税暂行条例及实施细则,农业生产者销售的自产农产品是免税的。而一般纳税人购进农产品时,除了通过增值税专用***或海关进口增值税专用缴款书进行进项税额抵扣外,还可以依据农产品收购***或销售***上的买价和13%的扣除率来计算进项税额。
对于自产农产品而言,其销售是免税的。然而,当农产品进入流通环节时,是需要缴纳税款的。因此,在农产品的收购环节,国家给予了13%的税收优惠,以平衡不同环节的税收负担。具体而言,农产品在生产环节免征增值税,旨在鼓励农业生产,减轻农民负担。
免税农产品的销售,遵循国家政策,确保不涉及增值税专用***的开具,是为了减轻企业的税务负担,同时保持业务的正常运行。而13%的税率则是在免税框架下,企业能够获得的最低税率之一,有助于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因此,选择13%的税率对于企业来说,不仅合法合规,还能有效降低税务成本。
具体而言,直接从事植物种植、收割和动物饲养、捕捞的单位和个人销售自产农产品时,可享受免税待遇。但对于外购的农产品或利用外购农产品生产、加工后销售的农产品,则需按规定税率征收增值税。因此,如果上游环节按规定交纳了增值税,下游环节可以按照销售***上注明的农产品买价和13%的扣除率计算进项税额。
免税农产品在开具普通***时,其税率栏应填写为“*”,表明免税状态,税额栏同样填写为“*”。这一规定确保了符合免税条件的农产品销售能够正确反映在***上,避免了因税率错误而导致的税务问题。免税农产品的范围广泛,包括但不限于蔬菜、谷物、油料作物等。
一般纳税人出售农产品可以开13%的发 票。对于农产品生产者销售自产农产品,属于免税范围,只能开增值税普通发 票,农产品生产者购进农产品再销售,则照章交纳增值税,这时候可开具税率为13%的增值税专用发 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