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泥鳅养殖致富经栏目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泥鳅养殖致富经栏目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泥鳅如何养殖?在养殖过程中要注意哪些问题?
1
2
把池塘的水放干,淤泥清理干净,并使用漂***进行消毒处理
3
4
购买泥鳅育苗后要及时放入池塘中,放养后的10天至15天不需要进行喂食,玉米粉、麦麸、蛋黄、骨粉、贝壳粉等小颗粒形状的饲料都可以喂食,喂食主要是在夜晚进行。
5
每天都要进行巡查池塘,观察池水的透明度,池塘周围的防护栏也要仔细的进行检查,防止家禽进入
没养过泥鳅,但是小时候是抓泥鳅能手!
我小时候特别喜欢抓泥鳅,最主要的原因是没大有鱼,放学放***没事我就在坑边转悠,一看泥鳅洞就知道里边有没有泥鳅,掏洞都是用一只手去掏,当手触碰到泥鳅的时候,泥鳅会自然而然的逃跑,手就跟泥鳅玩太极,让泥鳅始终跑不出手掌心。后来连到,只要我的手碰到的泥鳅,就没有能跑出我的手掌心的。我每天放学从池塘边走过,必然带着一两条泥鳅回家。
抓到的泥鳅大部分都死掉了。
那时岁数小,抓回来就随便找个瓶子放在里边,放在窗台上,太阳一晒,一中午就死了。有时放在家里的瓦罐里,不小心就被家里的鸡吃掉了。反正我能想到的几乎没有能够活下来的,由于抓的数量少,也从来不吃。我清楚的记得,那时看到抓到的泥鳅死了,只是惋惜,没有觉得泥鳅可怜。等我稍微长大了,才体会到野生动物的生存不易,尽量不去杀生。
噩梦连连!不再抓泥鳅!
后来我经常做噩梦,经常梦到我在抓泥鳅的情节,等我抓上来一看,是一条蛇,吓的我赶紧扔了,开始跑,再一看脚下全是蛇,都在追我,想跑也跑不动,想喊也喊不出来,急的浑身大汗淋漓!而且同样的梦经常做,总是那个片段,有时还能连续做,跟连续剧一样。
从那以后,我就不再抓泥鳅了,也很少杀生了,噩梦也不做了。
泥鳅在自然水域中分布很广,稻田、池塘、沟渠、小溪、河流、水库等都有。小时候经常捉泥鳅,回家一炖,味道特别鲜美。现在野生***量少了,但被称为“水中人参”的泥鳅始终都会受欢迎,市场价格也不错,养殖泥鳅的人也就多了起来。那么,养殖泥鳅要注意些什么呢,我大致罗列以下几点,供您参考:
苗种关乎养殖成败。现在市场上的苗种,有野生和人工繁殖苗种。野生苗种规格不整齐,受伤多,放苗后极易染病死亡。所以,最好选择人工繁殖苗种。另外,在选购人工繁殖苗种时,要挑选培育基地环境好、规格整齐、无病无伤、活力好、躯体健壮的泥鳅苗,还要注意不能选择用药物诱捕的苗种。
第二,注意泥鳅苗的投放技术
一是要选择合适时间放苗,避开在高温季节如5月底、6月份,这时候气温高,是疾病爆发高峰期。二是要苗种下塘前要用试验水浸泡消毒。三是放苗是要做缓苗处理,氧气袋内水温和池塘水温相差不能超过2℃。另外,如果有条件,苗种可先喂饱在下塘,更能提高成活率。
第三,做好防逃设施及敌害防治
防逃和防敌害也是保证产量的重要措施。泥鳅逃逸性强,有趋水性,最喜欢从入水口处逃走。所以,入水口用密眼网扎牢。敌害生物主要是肉食、杂食性野杂鱼,蛙、螃蟹以及部分水生昆虫。冬季要用生石灰彻底清塘,到苗种下塘前,再用密眼网多拉几次网,进水口的密眼网布也能起到防杂鱼、鱼卵的作用。
第四,控制好水温
泥鳅最适合水温在22--27℃之间,过高和过低的水温都不利于生长。水温控制主要通过调节水位来实现,原则是“春秋浅,冬夏深”。特别是夏季和冬季,水位要尽量深,才能保持水温处在合适区间,还要保持水位稳定,不能忽高忽低。另外,夏季可以在池塘用竹子、木头制作漂浮的方框,上面种植水葫芦可以遮荫;冬季可在池塘上面搭建御寒棚。
第五,改好底质
泥鳅是底层鱼类,而且钻进淤泥里。所以,底质对泥鳅来说很重要,要适时用微生态制剂改底,既有利于分解、转移有害物质,又有利于在池塘中培养有益菌群。
其他还有要注意的环节,如投喂,要营养均衡,还要注意饵料卫生;疾病预防,要定期投喂药饵;定期监测水质等。总之,养殖也是个细致的技术活,需要我们做细做精,还要未雨绸缪。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泥鳅养殖致富经栏目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泥鳅养殖致富经栏目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