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农村致富养殖石螺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农村致富养殖石螺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人工养石螺亩产多少斤?
石螺,也称坑螺,塘螺。主要分两种,一种是生于小河沟的,个子略小,一种生于池塘中,个子大些螺塔也高些,通常养殖的就是池塘中生长的品种,以往的食用螺以野外捕捉为主,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野生石螺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石螺食用的需求,于是,人工养殖应运而生。
石螺属于软体动物(别看有硬壳),植食性,主要摄食水生植物,如浮萍,水葫芦等,也喜食水苔,水族箱常放石螺帮助清洁缸壁青苔。在每年的4~11月(南方),为石螺***食旺季
,此时可适当投喂米糠,麦麸。石螺好养但对水质要求比较高,水中有机物含量不可过多,以免造成死螺。
石螺捕捞实行分批次捕捞法,即用特定孔径的网拖拽,小于孔径继续养殖,大于孔径则捕捞上市,因为石螺在养殖过程中会有断繁殖新个体。每年可捕捞6~10次,越冬前停止饲喂并保持水温让其自然过冬。
另外,石螺养的好,年亩产量网上报道有2000~4000斤,实际上在1000~2500斤左右,总体来讲经济效益还是比较可观的,主要还是销路问题。
田螺在中国大部地区均有分布。田螺对水体水质要求较高,可在夏、秋季节捕取。那么它一亩产多少斤?一年可以收多少次?成本和利润怎么样呢?据软体动物门资料了解,田螺系胎生动物,南方每年4月~5月和9月~11月是田螺的繁殖期,雌螺一般是分批产子,每只田螺每次可产20~30个小田螺,母螺产仔后,需14~16个月才能再次繁殖,刚产出的小螺重0.5~1.5克,养6个月后可达3~5克以上,9个月便可达9克左右。要有选择地捞取成螺,多留母螺,可以分批收获。盛夏、初秋水温较高,中午田螺多躲在泥土、草丛间,必须于早晨、傍晚拣拾,也可排水拣拾。每放养100个母螺,年产可达100公斤。
田螺一年可以收多少次?
一批螺从放螺种到收成,生长周期约为4个月左右,一年可以收三拨,每拨可以收成2000—3000斤,一年下来平均可以收到8000斤左右,按照4元/斤计算,光是螺的收入就有3万多元。
田螺的养殖成本和利润怎么样?
成本:
1、田螺自然繁殖,每年1月自然配种,一年后产蛋,一只母螺产仔600多只。周而复始,生育不停。如果要养肉螺,螺仔养4个月即可,一只肉螺10克~12克,每公斤10元,一亩田可产螺2000~2500公斤。
2、1、引种费:667平方米稻田放养6万只幼螺重约100千克,每千克4元,共400元;放养大螺(按3公8母的比例,每只18~20克)1100只,重约21千克,每千克6元,共126元。合计种苗费526元。
2、培养水生饲料费用:667平方米放粪肥1400千克(基肥1000千克,追肥4次,每次100千克),支出140元。
一亩田养石螺一年利润多少?
石螺养殖的利润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养殖技术、市场价格、成本等。一般来说,如果养殖一亩田的石螺能够成功,纯利润可以达到1000元以上。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石螺养殖需要适宜的环境,包括水源、水质、底质等方面的条件,同时也需要投入一定的成本,包括种苗、饲料、药物等方面的费用。
因此,在决定是否养殖石螺之前,需要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和风险评估,以确保投资的安全和效益。
石螺亩产有多少?
一般亩产量为1000~2000公斤左右,
一、选地选种
1、适合人工养殖石螺的地方很多,比如水田、水沟、鱼圹、沼泽田、小溪等。无论在哪里养殖种螺,养殖池的底部必须有一定厚度的淤泥,养殖池水面生有藻类、红萍等水生植物,水下及周围有供石螺栖息的遮荫物,如竹枝、石头等。
如何提高养石螺产量?
一、选好螺种
螺种的选择对人们嗜食和经济效益有着密切关系。一般以选择体大外园、壳薄肉多、螺纹少、灰黑色的为好。螺种可直接从市场选购鲜螺,也可以自己到池圹、田中拾获。一般自己去拾获螺种既方便又节约了资金。
二、备好养殖池
适合人工养殖石螺的地方很多,比如水田、水沟、鱼圹、沼泽田、小溪等。无论在那处养殖,养殖池必须具备如下要求:①底部必须有一定厚度的淤泥;②水面生有藻类、红萍等水生植物;③水下及周围有供石螺栖息的遮荫物,如木条、竹枝、石头等。
三、放养时间与密度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农村致富养殖石螺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农村致富养殖石螺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