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养殖母猪致富能人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养殖母猪致富能人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如何看待某公司年薪48w招清华北大学生去养猪?
对这事儿,祥哥有三点看法:
尽管提问中隐去了公司名称,但从图片中还是可以看出是一家叫牧原的公司的招聘。能够通过一个招聘启事,引发社会的关注与讨论,现在还进入了悟空问答。从营销的角度说,非常成功。
现在不少企业名气不够,但不知道从平时的很多细节工作入手做营销。从招聘这个环节中切入就是一个很好的思路。
祥哥为了回答这个问题,专门上网查了一下这家公司。原来牧原公司是集饲料加工、养猪生产、屠宰加工为一体的大型现代化农牧企业,集约化养猪规模居***。
肯定牧原公司的同时,祥哥觉得以学校名气大小为标签来为大学生定价,这是幼稚的做法。
大学生的薪资定价还是应该看其能力、看岗位,参考一下学历也可以,但学校名气大小不足以作为一个重要的衡量指标。名气大的学校,也有窝囊废,名气小的学校,也有很棒的毕业生。
牧原公司要求新进大学生做到“三个三”:
(1)“三个放下”即:放下文凭、放下知识、放下专业;
(2)“三个责任”即:承担起大学生的责任,承担起大学生的义务,担负起大学生的使命。
(3)“三个不忘”即:面对机遇,感谢牧原公司给我提供的工作平台,使我有机会能够在这一大舞台上施展我的才华;面对业绩,不忘是全体员工的共同劳动创造出来的;面对成长,是在工作中学习,在锻炼中成长。
初看这则信息,让人觉得是这个公司搞得噱头,因为在我们大部分人的观念里都认为养猪是个肮脏、体力活。去到菜市场卖猪肉处总是散发出一种难闻的味道,经过养猪圈的臭味更不用说。
这个公司以48W去清华北大招大学生去养猪,不知是否有清楚完整的构想规划,如果没有,那多半是想借此打广告,占噱头。但如果有的话,这绝对是个好的创意。
猪肉做为老百姓餐桌上每天必不可少的大菜,价格卖的越来越贵,可是相信大家同时也在感慨,现在的猪肉吃起来没有肉香味。卖猪肉摊子偶尔拉两头土猪来卖,跟买猪肉的人宣传下,是家养的黑猪肉,绝对花不了多长时间就卖光光。
但这种纯家养猪时间长,耗时耗力。而如果这家公司的想法,招收名校大学生,是考量他们的想法与创意能养出让老百姓,放心接受的且肉质鲜香的猪肉,那一定是个良心公司,这也项利国利民的好举措。
这件事情让人看到了媒体太轻浮,企业没诚意,大学毕业生真命苦!
媒体太轻浮。这本是一次再正常不过的企业招聘活动,只因为招聘方是以生猪养殖为核心业务的公司,就被报道成“招清华北大学生去养猪”。养猪企业和其他企业一样,也有不同层级的岗位。粗略划分岗位的层级,至少也有一线工人、中层干部和高层管理人员等三个层级。如果细致划分,岗位的层级则会更多。不同的岗位自然是承担着不同的工作内容,养猪企业未必就是每一个岗位上的工作人员都是去“养猪”的。媒体如此报道,显然是太不严谨,太轻浮!
企业没诚意。许多人夸赞这家公司进行了一次非常成功的“招聘营销”,一下子“天下尽知”打出了知名度。但是,该公司似乎有点诚意不够,别有用心,纯粹只是在玩噱头。据报道称,该公司此次招聘是专门从指定高校引进较高层次应届毕业生,培养方向为市场总监、高级工程师等。经过三轮考核后,有7名***者地进入到了最后面试。不幸的是,最终却无一人收到录取通知,这就有点让人大跌眼镜了。而且,据其中的一名“***者”反映:该公司的面试管一直在试探应聘者对转正后的薪资期望值。原来宣传中那48万的“首年薪水”只是第一年而已,第二年就得看具体职位和工作绩效,被调整和降薪就是不言而喻的了。
7名***者却无一人被录取,48万只是“首年薪水”,这足见该公司缺乏真正的诚意,只是在炒作玩噱头以吸引眼球。这样做,公司的知名度是有了,但企业形象势必会因此大打折扣。
大学毕业生真是命苦。十几年寒窗苦读,本以为可以大显身手一番,面临的现实却是“毕业就是失业”。别说是大展宏图一番,只是想着为含辛茹苦的父母能够真正地松下一口气。万没想到,刚跨出校门半步,就遭遇了如此“水深”的套路。被忽悠,被戏耍,被欺骗...
某些企业诸如此类的招聘戏法,虽然在现有的法律法规上似乎并没有犯到哪一条。但是,这关乎企业形象,关乎社会诚信。希望各家大大小小的公司能够真正爱惜自己用生命打造出来的企业良好形象!希望国家有关部门能够与时俱进,针对现实中已经出现或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必要的规范制约。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养殖母猪致富能人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养殖母猪致富能人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