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种植竹荪的技术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种植竹荪的技术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竹荪种植技术?
1、室内床栽法:使用木材或竹竿搭建床架,覆盖薄膜后铺上腐熟的椴木,然后接种竹荪菌种,湿度保持在80%。
2、室内箱栽法:木箱底部铺上腐殖土,撒入枯竹和菌种即可。
3、畦地栽培法:在背风场地建造畦床,播撒菌种后浇透水。
竹荪菌栽培技术好学吗?需要注意哪些?
竹荪虽然好吃,但掌握栽培技术比较难。竹荪狠其它菌类一样,需要培养制作菌种等复杂工序。由于竹荪对生长环境的要求比较严格,在栽培竹荪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用料要充足:每667平方米用料(干料)3000~4000千克,这是高产的基础。尽管投料少也能正常出菇,且生产周期短,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但在培养料不足的情况下,要高产几乎是不可能的。
2.用混合料:目前许多菇农***用纯谷壳栽培竹荪,其产量往往较低。以谷壳为主要栽培原料,可以考虑添加木屑、创花竹屑、竹绒等含木质素较高的原料。有条件的可以添加香菇、木耳、杏鲍菇、茶薪菇的废弃污染料或者栽培后菌糠。
3.增加培养基的含氮量:氮素不足是竹荪低产的重要因素之一。增加培养基的氮源是提高竹荪产量的有效措施。具体方法是在培养料中添加牛粪、鸡粪、鸭粪或者尿素。但添加这些物质的培养基必须经过发酵。单独添加尿素,添加量不超过总干料1.5%;单独添加禽畜粪,添加量不超过总干料的20%。也可同时添加禽畜粪和尿素,但要按上述比例严格掌握,不可超出。另在发酵过程中应添加1%左右的碳酸钙或者石膏粉。
4.改生料栽培为发酵料栽培:经过发酵的培养料更利于竹荪菌丝分解,可以促进菌丝体养分的积累,进而提高产量。同时发酵过程还可以杀灭培养料中的螨类等各种害虫和一些竞争性杂菌,保障菌丝的正常生长。特别是添加禽畜粪、尿素的培养料,发酵为必需程序,否则,培养料中氨气含量过高,会导致菌丝生长稀弱,甚至死亡。一般需要发酵30~40天时间。发酵结束后要确认培养料无氨味后方可进行播种。
5.提高覆土质量:实践证明,竹荪子实体生长与覆盖土的关系密切,没有覆土的培养料,即便菌丝生长得很好也无法生长竹荪,而土壤的优劣对产量的影响极大。栽培竹荪的覆盖土最好选用腐殖质含量高的壤土。腐殖质中含多种竹荪生长需要的养分,还具有使黏土疏松、沙土黏结、促进土壤形成团粒结构的功能。因此,若在栽培场地就地取土覆盖的,在选择场地时必须注意场地的土质,若无法找到土质好的场地,最好另选腐殖土覆盖或者烧制一些火烧土,然后浇些人粪尿堆制一段时间后再做覆土使用。
6.管理要精心:三分种,七分管,要获得竹荪优质高产,要抓好栽培地的湿度管理和温度管理。
对竹荪栽培而言,湿度管理包括培养料湿度、覆盖土的湿度和空气相对湿度三个方面。在发菌管段,要控制好培养料的湿度,这样才能促进菌丝正常生长,为高产打下基础。
土壤湿度一般控制在用手捏土粒能捏扁而不黏为度。出菇阶段则应侧重于畦面空气相对湿度的控制。一般雨天不淋水;连续晴天时要在畦面浇水,但气温在25℃以下时喷水次数要少,量要足;30℃以上时喷水宜少量多次。
栽培竹荪主要通过合理安排季节,在自然温度条件下生长发育。温度管理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若在低温季节播种,应在畦面覆盖一层稻草和薄膜保温,保持培养料温度在15℃以上;二是在高温天气要及时遮荫,避免菌种或菌丝被晒死;三是在出菇阶段,若遇上高温天气,要加厚遮阳物,避免菌球在高温下萎缩死亡。
问题:竹荪菌栽培技术好学吗?需要注意哪些?
答案:只要懂得或者了解一部分食用菌栽培技术的人,竹荪菌栽培不是一件非常难的事。
第一,要了解竹荪菌的生理特点。竹荪菌种生长迅速,原种满管仅需10~13天,母种45天长满瓶,栽培种30天左右长满瓶或袋,若是生料制种,仅需20天左右。竹荪喜高温高湿食用菌。菌丝生长温度范围15~33℃,最适温度为22~32℃,子实体生长温度为22~32℃,最适温度为27~29℃,培养料含水量以68~70%为宜,子实体生长阶段空气相对湿度85~95%。短期旱涝不会影响产量。竹荪抗杂菌能力非常强大,适应性广。对光线反应不敏感。生活力旺盛,栽培容易,菌丝不容易老化衰退,栽培种菌丝长满瓶后放置4~6个月,播种后萌发正常。产量高,效益高。室外生料栽培,每平方米用料20千克,菌种4瓶。3~4月播种,5~10月份采收,当年每平方米可收干品0.2~0.3千克,最高产量可达0.4千克。子实体朵形大,鲜菇长15~38厘米,直径3~6厘米,裙与柄长度相近,晒干率约8%
第二,竹荪菌种的常用的培养基有哪些。原种培养基配方:去皮土豆250克,葡萄糖20克,麦芽糖5克,维生素(B1)20毫克,磷酸二氢钾3克,硫酸镁1.5克,琼脂17~20克,pH5.5,水1000毫升。母种和栽培种配方:杂木屑70%,麸皮23%,粗米糠5%,石膏1%,蔗糖1%。
第三,竹荪菌种转接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竹荪菌种转接后,经常发生不萌发也没有污染的现象,在制种过程中,只要稍加注意便能克服。①竹荪对福尔马林得敏感。接种前1天对接种箱或室熏蒸灭菌,接种时改用紫外线、石碳酸或来苏儿消毒。竹荪菌丝萌发与生长对培养基的含水量要求高,通常是70%左右,在装瓶时,不可压得太紧,否则影响通气。培养基干燥也会造成接种块不萌发。菌丝受到严重的机械损伤后也会影响萌发。母种最好选用麦粒培养基或竹块培养基。
第四,竹荪生料栽培常用培养基配方有哪些。竹荪生料栽培的原料不限于竹类。各种杂木的根茎叶枝和竹木加工厂的下脚料,以及农作物秸秆和野草都可做为栽培竹荪的原料。用竹、木作培养料,播种1次,可收获2~3年。常用配方有①竹碎30%,木屑40%,木片30%;②玉米秆70%,木屑20%,竹叶10%;③竹料50%,杂木枝桠30%,豆秆20%等等。
总之,竹荪栽培不是一件难事,只要认真学习,掌握了食用菌栽培基础知识,是水到渠成的事。
【以上是本人观点,如有不妥,请大家在留言区处留下你宝贵的意见,并积极参与评论,特邀请大家关注三农达人旭日东升付先,一起探讨三农问题!】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种植竹荪的技术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种植竹荪的技术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