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蛴螬养殖致富能手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蛴螬养殖致富能手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中药材秦艽该如何种植才高产?
秦艽,多年生草本植物,是一味比较常用的中药材。最近的价格在每公斤100~105元之间,而且,价格比较稳定。因此,许多药农都喜欢种植。然而,有的药农因技术原因,种植秦艽的产量不是很高,因此,影响了经济效益。所以,我们有必要说说秦艽的高产种植方法。
一、概述:秦艽共分三种。一般可分麻花秦艽、粗茎秦艽和小秦艽。但不管是哪种秦艽,其花期都为7~8月;果期在9~10月。
1.麻花秦艽
多年生草本植物,基部为残叶纤维所包围。主根粗壮,茎常斜生。基生叶密集成莲座状;茎生叶对生,条状披针形。聚伞花序顶生或腋生;萼齿2~5枚,不等长;花冠淡***,喉部及筒的基部有绿色斑点,顶端5裂。蒴果长圆形,具柄,种子多粒。
2.粗茎秦艽
多年生草本植物。主根粗大,大部或部分分裂为小根,相互缠绕呈右旋扭结在一起。花茎粗壮,斜生。顶部茎生叶卵形,形成苞状围绕花序;中部叶与顶生叶近相等,较厚,革质。聚伞花序,簇生呈头状;花萼一侧开裂,先端具1~5枚不明显的齿;花冠蓝色或暗蓝色。蒴果椭圆形,有明显的柄。***扁长圆形,具网纹,无翅。
这个问题分开为两个来说:
- 中药材,要达到中药材用药的标准。必须符合《2015年中国药典标准》,从该味药的形状,含量,炮制等。
- 秦艽,再从该药的种植来说。产于祖国的新疆,陕西,山西,河北等省,全部是北方少雨的省份。药用主要在风湿骨病,潮热等病,掌握了它的要求后,再来看看种植。
秦艽的生长时间是全年,每年的春季发芽,盛夏开花,秋天***成熟,立冬后开始***挖。主要在北方海拔1000米的河滩,草甸,自然地生长,耐干旱,耐寒,切忌温度升高。
- ***到***后,选择土质肥沃的地方,前期要翻土,太阳下晒几天,让杂草和害虫暴晒,然后撒上***,轻轻翻一下土,再用麦草覆盖,保证春季反冬不被冻死芽。
- 快入夏时要人工除草,一般选择在早上10点之前或下午4点之后,阳光微弱时除草,这样不会破坏到苗子。
- 苗子生长过程中要特别注意病变,这个时候苗子脆弱,要随时注意叶子的颜色和黑斑,及时用防病虫的药,不要让农药残留超标,这个用药前要检测的,每天最好喷一次代森锰锌的稀释液。
- 这个中药材是多年生的,一般最少两年***挖,夏季是将***挖的把花折了,全部营养成分长在药上,霜降过后,含量充足后***挖。
- ***挖后先自然晾晒,待半干后用水清洗,切成药典规定的形状,晾晒全干后装包,送到药厂炮制装包。
总之,该味中药提高产量,要保证能够药用否则,一点价值都没有。达到用药要求的基础上,掌握好种植的间距,虫害,除草等,要勤于管理,多下田地。***挖前不要提前挖,一定等到霜降过后,尊重节气,会大大增加其产量。
芝麻如何种植可以产量高?
这个问题问的太早了,等种的时候我再详细的介绍给你具体做法!
不过你现在一定要把你的芝麻***保管好,最好是黑芝麻,白的也可以,千万不要宗色的,这样的芝麻产量低,而且出油率还低。
品种老化、退化,是许多农户种植芝麻产量低,效益低的主要原因。要提高产量首先就要选择好的品种。在这里向农民朋友推荐几种高纯度的芝麻品种:中芝10号,豫芝4号,襄芝2号。在同样的条件下,这些品种可以提高产量20%以上,效益会更好。
一般情况下,农户播种芝麻都比较晚。试验表明如果在5到6月份抢早播种,能够更好的利用土地与阳光,苗期生长健壮,后期不早衰,单产提高幅度一般在10%左右。如果***用覆膜育苗移栽,将播种期提前到4月份,增长的效果则更为显著,最高增产幅度在50%左右。
老百姓种植芝麻的地块长而宽,这样不利于芝麻根系呼吸,水渍多发,造成减产。可以改为1.5-2米宽的窄垄,开好腰够和围沟,做到排水通畅,雨停田干。
老百姓种植芝麻产量不高,还在于施肥单一,过少。芝麻如果要高产,也必须加大肥料的用量,做到氮磷钾科学搭配。在施肥的时候,底肥应以农家肥为主,同时***施以三元复合肥。在开花期每亩再看苗追施尿素,在防病的同时喷施叶面肥,可以保证芝麻增产幅度在20%以上。
要提高芝麻的亩产,必须适当加大芝麻定苗的密度。一般情况下单杆型品种,每亩留苗一万株以上,分枝型品种留苗8000株左右。
芝麻对硼肥也比较敏感,施硼肥增产效果显著。具体的使用方法为,在芝麻现蕾至开花期,每亩施0.3%的硼砂水溶液四十五千克,叶面喷洒2到3次,每次间隔5到7天,硼肥严重缺乏的地块,除了施叶面肥而外,还应在施底肥的时候,每亩施硼肥0.5千克。
我们这边是平原地区,每家每户都种会芝麻,但是种得都不多,把我这几年科植经验,分享大家。
我们这边一般选择春播和夏播两种,春播一般选择4月份,夏播一般选择收麦后。而且我们这边选择穴播和条播两种。
穴播,每穴每穴7~10粒***,条播,先用工具沟出一条小沟,然后沿着这条小沟撒种。两边土埋平小沟,无论哪种播种方式,浅播、匀播,深度2——3厘米为宜。
定苗分为两次,第一次定苗在芝麻长到2~3叶后开始定苗,第二次是在上次定苗后的5~7天最终定苗,苗间距22~24cm,每亩8000~10000棵。
田间管理,因为我们这边种的比较少,都是用人工除草,如果种的多了话,建议使用化学农药除草,然而后期施肥分为三次,第一次开花期施硫酸铵10-15公斤,第二次坐果期喷施叶面肥,再这之后7天左右再喷施一次叶面肥。
大家都知道,芝麻虽然有着不错的市场价格,但却是一种相对比较地产的作物。如果想提高芝麻的产量,增加收益,科学合理的水肥田间管理是基础,但另一方面也可以***取一些简单性芝麻种植小窍门,进而实现使芝麻在保证原产量的基础上,再次提高芝麻的总产量!
对于芝麻基础性的种植管理和肥水管理,各位老师已经有了作答,不再进行介绍。下面主要分享一下提高芝麻产量的种植小窍门——芝麻打顶增产法。
所谓打顶,就是去掉一些作物茎上的生长点(顶端优势),抑制作物的生长,促进养分调节,使作物多分枝、多分叉、多开花、多结果,进而实现增产的目的。
据田间试验表明:芝麻分别在苗期打顶和后期收货前13天打顶,都具有十分显著的增产作用,二者结合使用效果更加,芝麻的增产幅度甚至可以达到20-40%以上!
在芝麻长苗株至4对真叶时(大约在6月初),保留两对真叶即可;一般在七天后,即可在叶腋处长出2-4个新枝,单株的蒴果数量大会幅增加。
在芝麻收货前18天左右时(大约在8月中下旬),掐去少许的顶端1-2厘米即可;处理后的芝麻蒴果会全部成熟,并且芝麻籽粒会十分的饱满,基本无糠秕籽粒,增产效果十分明显。
芝麻是单茎无限花序作物,就是因为它的单茎和无限花序特点,一方面限制了单株芝麻的蒴果数,另一方面使植株后期的花叶生长既无益又消耗掉了大量的养分,影响了芝麻的籽粒重。而对芝麻进行打顶,可以很好的抑制植株的顶端生长优势,大幅减少无效蒴果,同时还能减少养分的无效消耗,使籽粒发育饱满,千粒重大幅增加,具有很好的增产增收效果。
谢谢邀请,芝麻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出油率高,油的香味浓,在不少地方将芝麻油称为香油。芝麻属于胡麻科,又叫胡麻,芝麻的***呈现扁圆形,可分为白芝麻,黑芝麻,黄芝麻,棕红芝麻,常见的黑芝麻总之,不如白芝麻***出油率高,在我国中医药书籍里面记载,黑芝麻***可以入药,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因为芝麻的经济价值高,深受一些种植爱好者的青睐,希望了解一下,芝麻如何种植才能高产。下面木雨听风就和大家详细的说一说芝麻如何种植高产?
芝麻苗
1,芝麻品种的选择,按照芝麻,在当地的消费习惯选择种植,白芝麻,黑芝麻和其它种类。芝麻熟得越晚,产量越高。与其他农作物套种选择早熟性好的品种,春茬芝麻则选择中晚熟品种。接茬口比较晚的,比如,小麦茬之后种植的芝麻,最好是早熟品种。
2,芝麻对土地的要求,芝麻相对比较耐旱,耐涝性比较差,因此,选择的土地最好是地势高燥,土壤中等肥力以上,遇到大雨不发生渍害。芝麻比较耐贫瘠,要想获得高产,还需要一定的肥力条件,尽量不重茬种植。芝麻喜光,喜温暖,经种植经验表明,地势高燥的肥沃的沙质土地,由于透气性比较好,如果再配合水浇条件,芝麻很容易获得高产。芝麻***比较小,对土地平整度,有一定的要求,土壤中不能有大的坷垃,播种之前每亩地使用45%控释肥50公斤左右,过磷酸钙50公斤,以及2000公斤农家肥最好,将肥料撒开之后,用旋耕机精细旋耕。
3,芝麻播种,在黄淮地区,一般芝麻播种的适宜时间在五一前后,一般不迟于5月20日。由于芝麻植株直立,与其他农作物争光少,因此,在棉花地,辣椒地,大豆地等出苗的地方可以进行补种。大田播种芝麻一般***用点播,整块地播种芝麻,可进行条播,一般***用机械化播种,行距35公分左右。一般每亩地需要***450克左右,将芝麻***与少量的土混合均匀,然后进行播种,对于土壤墒情好,可适当减少播种量。有的地方,习惯撒播,经过撒播的芝麻,在管理或者收获时比较麻烦。
芝麻
4,及时间苗,当芝麻长至2~3片叶后,就可进行间苗,先剔除弱苗,小苗,畸形苗,病虫危害苗。密度过大的苗,间隔一星期左右,就可进行定苗。选择健壮的苗留用,株距按照23公分左右进行定苗,单株栽培。每亩保苗9000左右。
5,追肥,当芝麻苗长至15公分左右高时,可用助壮素1000倍液+0.2%磷酸二氢钾+进行叶面喷洒。促进芝麻根系发达,植株生长健壮。芝麻虽然耐旱,开花结蒴果这时期是需要肥水较大的时期,除了叶面追肥,可进行根部追肥,每亩使用氮磷钾复合肥20公斤左右,进行追肥。根部追肥的同时可用0.2%硼砂+多种微量元素氨基酸叶面肥+0.2%磷酸二氢钾进行叶面喷洒。一般每一星期喷洒一次,连续喷洒两次。同时勤观察病虫害情况,做到实时对应防治。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蛴螬养殖致富能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蛴螬养殖致富能手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