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姬松茸的种植技术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姬松茸的种植技术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姬松茸的种植技术?
1、准备材料:准备稻草、麦秆、玉米秆、茅草、木屑等作为原料。
播种:首先把菌种轻轻掰碎,三分之二勻匀撒在培养料面上,用叉适当抖动将菌种落入料内,三分之一撒在床面上,最后铺上1厘米左右的培养料覆盖菌种,每平方米播种量为1至2瓶。
室外种植播种后要用地膜覆盖畦床,保温保湿。播种后5天内一般不必揭开地膜,也不用喷水,第6天揭膜通风。空气相对湿度以85%—90%为宣,若料面干燥应喷水保湿,正常情况下,每2天通风一次。
覆土:一般在播种后20天左右,菌丝长到整个培养料的2/3时开始覆土。覆盖培养料的土粒之好坏、覆土方法之好坏,对姬松茸的产量有非常大的影响。所以覆土是种植上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覆土用的土粒不能太坚硬,一般以选用田底土,不含肥料,且新鲜、保水、通气性能较好、含水量在70%—75%的大土粒最好。
覆土可***用平铺方式,也可***用“齿轮”方式。即先在料面上覆上一层厚1厘米左右的土粒,每间隔10厘米—15厘米做一条宽10厘米、高5厘米的土坎,厚度约3厘米—4厘米。野外种植要在畦床两边用竹木条杆插成弯弓形,然后罩上塑料膜,使其在小气候中生长。罩膜内温度以不超过30℃、湿度不低于85%为宜,温度过高则应揭膜降温。
生长环境安排
姬松茸偏爱高温的环境,菌丝体在22-27℃的温度下生长,种植的时候要根据各地的气候,进行合理的环境安排,一般春季和秋季都可以栽培。
菇房建设
一般建设大棚菇房为主,如果阳光比较强烈,需要使用遮阳网覆盖,每座菇房栽培面积500~800米。
培养料的选择和配方
姬松茸栽培主料为稻草及牛粪,保证新鲜、干净,而且在姬松茸的生长过程中,不能用高毒的药肥,注意肥料用量,避免产生肥害。
姬松茸栽培新技术?
1、准备材料:准备稻草、麦秆、玉米秆、茅草、木屑等作为原料。
2、铺设苗床:将腐熟的培养料铺在架床上,作为姬松茸的苗床。
3、适时播种:把麦粒菌种掰碎,撒在养料和床面上。
4、养护管理:当菌丝长到整个培养料的2/3时开始覆土。
姬松茸种植技术:北方如何种植姬松茸?
你好,关于姬松茸在北方种植
姬松茸,又名巴西蘑菇,近两年来人工栽培姬松茸发展较快,许多农户在春季接种栽培,夏季大面积生产,到本该出菇的季节却长不出菇或出菇很少,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 播种后菌丝不萌发、不吃料 播种后菌丝生长不良,菌种不萌发、不吃料,只在料面生长及出现萎缩现象。这是由于菇棚内的温度、通风情况及湿度不当等原因造成的。若培养料表面偏干,可及时喷水调湿;料面过湿,则要加强通风;当菇棚内气温较高时要***取降温措施,使其达到适宜的温度范围;如菇棚内有氨臭味时,要及时加大通风量,在培养料面戳洞,排除氨气。
2 覆土后菌丝徒长 播种后营养生长过旺,绒毛状菌丝生长致密,覆土后常冒出土面,形成一种浓密的不透水、不透气的菌被层。主要是由于高温、高湿环境导致菌丝体徒长。防止菌丝结被的措施是当菌丝长出覆土层时,加强菇棚内通风,降低菇棚内温度和空气湿度,并及时喷结菇水,以利原基的形成。
3 覆土后菌丝萎缩 通常播种覆土后15~20天就可见到料面菌丝向土粒层生长。如果料面菌丝没有上土,呈灰白色,稀弱无力,严重者料面见不到菌丝甚至发黑,那就是菌丝已萎缩。料面菌丝萎缩的主要原因是覆土后喷水过多过急,水渗入料中,料中通气不良、缺氧,菌丝窒息,引起菌丝萎缩。遇到这种情况,立即停止喷水并加强菇棚通风。严重时还要从底部戳洞,迅速降低培养料的湿度,以利菌丝恢复爬土。
4 覆土后菌丝不上土 在栽培过程中,有时菌丝在料中生长正常,甚至很旺盛,但覆土后却迟迟不长到土粒上,其原因主要在覆土材料本身:①土粒湿度不足,特别是与料面相接的土粒偏干,平时喷水只是表面土粒湿润,致使菌丝无法上土。可适当加大喷水量或增加喷水次数。②土粒酸性太强,pH值低于5时,菌丝难上土。可用白灰水来调节。③土粒含盐量高或被工业废水污染,菌丝不上土。换土是唯一方法。
5 出菇不正常 ①薄皮菇:子实体在生长过程中,因温度偏高长速快,加上出菇密度过大,营养供应不上,容易出现薄皮菇,为避免这种现象,应在喷水期间加强通风,适当增加培养料和土层的厚度,并勿使菇棚内温度过高。②空心菇:在出菇期间,菇棚温度高,湿度过低,菇体水分蒸发快,迅速生长的子实体得不到水分补充,就会在菇柄产生白色疏松的髓部,甚至在菌柄中产生空心;有时也会因气温低,子实体生长缓慢,在床面因停留时间过长而形成空心菇。为防止出现空心菇,应在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姬松茸的种植技术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姬松茸的种植技术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